一、项目简介:
(一)项目介绍
本项目是基于“互联网+云服务”技术,以强化作业现场本质安全为目的的安全管理系统。依靠前端手机APP和后台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,应用大数据技术,提高安全管理效率,解决作业现场安全管控难的问题,实现对各类作业的实时管控。通过技术创新,节省项目建设及运维成本2700万元;通过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作业现场的全覆盖应用,每年减少现场巡检成本1000万元。项目属行业内全国首创,在国网公司和其他行业领域均具备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。
(二)项目背景
随着国家《新安全生产法》等文件的颁布实施,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愈发严格,事故问责追责力度持续加大。近几年,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,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。国家电网公司舒印彪董事长在2016年年中工作会等历次会议上多次指出:安全是发展的本质要求,本质安全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抵抗事故风险的能力,要把本质安全作为防控安全风险、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,抓好安全工作,关键要强化本质安全,确保安全可控、能控、在控。
按照舒印彪董事长关于强化本质安全的相关精神,以及国网安质部落实本质安全七种能力的要求,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重点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,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融合,解决作业现场安全管控难度大的问题,依靠科学技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委托北京朗泰建设开发了“生产安全规范化管控平台”。
(三)功能介绍
“生产安全规范化管控平台”包括前端手机设备和后台监控系统,把全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标准化的安全作业、巡检指导书植入手机APP,通过公网和云服务的互联互通,将现场作业人员、安全巡检人员、后台监控人员、安全管理人员及公司领导多方紧密连系在一起。
图1生产安全规范化管控平台网络架构
图2平台功能示意
现场作业人员:按照APP中作业指导书提示,执行标准化安全作业流程,对每项关键作业环节,利用APP内置的信息采集功能,进行拍照、录音、摄像,并通过互联网和云服务实时上传至监控后台。
图3APP施工任务指导
安全巡检人员:通过APP对开工现场点对点快速导航,抵达现场后,执行标准化安全巡检流程,将安全措施布置、关键作业环节的检查数据上传至监控后台。
图4APP巡检任务指导
后台监控及管理人员:通过对现场上传照片、语音数据的检查、分析,以及实时视频连线,全面管控现场情况,对施工作业和巡检工作开展全过程监督和指导,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制止、纠正。
图5后台远程视频连线
图6生产安全规范化管控平台监控后台
公司领导:通过平台大数据的分析,宏观掌控全部作业现场及人员相关情况信息,科学决策公司整体安全生产管理重点方向。
图7平台功能界面
二、项目创新点:
“生产安全规范化管控平台”在电力行业全国首创,具有很大的创新性:
第一,不同于传统“以人管人”的安全管理方式,平台依托信息技术,实现“科技管人”,更实时、更规范。将全部安全标准化指导书植入APP,通过后台与现场数据的互联互通,取代人员现场巡检,在原有管理中取得重大改进。有效规范现场作业行为,提高安全监管效率,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、能控、在控,提升保障安全生产的综合能力。
图8 标准化指导书植入平台及APP
图9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
第二,不同于传统数据统计,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大数据应用与分析,更精准、更智慧。建立全北京公司范围的作业计划、现场情况、人员行为等12个海量数据库,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关联模型,应用安全质量信用评价算法,实现现场情况、安全行为、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等管理环节的纵向贯通,极大的促进了对现场安全薄弱点与风险点的识别管控,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第三,不同于传统IDC模式,采用“互联网+云服务”的建设架构,更便捷、更经济。在云端(阿里云)部署互联网应用,免去IDC硬件,节省建设和运维成本,同时,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。该模式大大降低用户共享使用成本,具有很强的技术先进性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图10 “互联网+云服务”的建设模式
图11 平台流程管理模块
第四,不同于传统纸质化方式,实现安全生产的“痕迹化”管理,更丰富、更全面。对现场作业计划、实施、巡检及违章处置等环节标准流程固化,将各使用主体操作产生的照片、音频、视频及过程管控数据整合纳入平台,实现安全生产数据资料的“痕迹化”使用管理,在原有工作方式中取得重大改进。
三、项目成效及应用前景
(一)项目成效
项目通过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级信息安全测评,包括平台和APP(苹果、安卓)的安全功能测试、渗透测试,已在北京公司检修运维,改、扩建工程,电能替代工程,客户外电源工程等作业现场实现全覆盖应用,依托平台,部分作业现场已实现 “无人化”巡检。降本增效显著,极大改进工作方式,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,对公司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。
1.经济效益
项目的推广,经测算平均每年减少现场巡检15000余次,节省现场巡检成本1053万元。采用“互联网+云服务”的架构模式,与传统模式相比,节省建设及后期运维成本2000多万元。
2.社会效益
截至2017年8月,平台覆盖现场16000余个,纳入管控人员12000余人,纠正制止违章3000余项。该项目的应用推进了安全管理的信息化、规范化、智能化建设,提高了本质安全水平。2017年9月12日,国网公司寇伟总经理到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调研,听取了该项目的专题汇报,对平台及APP进行操作体验,并给予充分肯定。同月,北京市政府安监局、城管委领导参观调研时指出:“该项目是安全生产闭环全过程管理的典范,实现了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质的飞跃,建议项目突破本行业应用范围,在轨道交通、排水、热力等市政领域全面推行”。
图12国网公司寇伟总经理调研指导
图13 北京市政府城管委、安监局及国网公司安质部相关领导调研
(二)应用前景
项目的推广,大大推进了公司本质安全建设,全方位强化安全管理,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,使公司作业现场科技化管理成效显著提升,安全管控水平显著提升,人员作业安全规范化程度显著提升,作业现场违章率显著降低。项目在行业内属全国首创,正在申请国家级专利,由于利用了“互联网+云服务”,不同需求用户可以更便捷的接入数据及应用服务,在国网公司及其他行业领域均具备极高的推广价值。
|